当代人会很容易换抑郁症,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或多或少有一些因素,整理总结部分因素以及应对措施,感谢南通的普贤禅寺的能忍法师赠予的书籍,给我点拨,获得智慧。
工作节奏太紧张
仍然是当下主流的工作模式,节奏快,任务紧,效率高,重结果,轻过程。导致所有的感受都是紧绷的弦一样。
名与利上的相互比较压力太大
当下社会的各方诱惑较多,对于身份的认同甚至名望的追求都是当下最盛时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于利益化,用金钱衡量关系的稳定性与亲密度,在物欲的社会中,一切都是幻境、虚无。抛开部分世俗,做个断舍离的切割。会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。
容易太注意自身的外表完美
时下社会是三观跟着五官跑,颜值,身材都是当下人焦虑的点,当注意力转移到内里修身,修心,修行上,相比较而言,侧重偏向,心净思安。
舆论压力太多太大
太多人是为了别人而活,很难活出自己的风采,旧观念旧世俗的思想禁锢个人的心理与灵*,多与正向向上向善之人学习合作。
没有找到缓解情绪的渠道
当下短视频,娱乐,游戏可以短暂逃避,但是真正解决自己情绪的方法就是接纳它、感受它、臣服它、平和度过,抽离它。心理康复与身体康复一样,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。这个过程学会正念感受。
没有留给自己足够空间思考人生
工作效率高,节奏快,人与人关系隔阂日渐加剧,人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人际交往上。工作中有超过70-80%都是需要与人打交道。而正视自己内心的人不多,留给自己自省的时间更少,疲于应付工作和人际交往,这些往往消耗大量精力与时间,思考自身问题的空间时间就被占用,如果能平衡好这个尺度就是迈向自我思考的第一步。
没有了物质层面的吸引力
无利不往是常态,甚至是全球化的常态,物质层面会让你的内啡肽多巴胺短暂的分泌,直接结果就是快乐只是短暂的。而由内而外的喜乐才是长效的,利于身心健康。乐善布施是其中一种方式。
生活中发现不了趣味
实际童趣纯净不止是孩子特有的属性,成人世界也可以拥有它,就在于你内心的选择,万事万物都是起心动念,一念之间,保持好奇心,求知欲是一个人获得有趣味有活力的原动力,真心自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。
缺乏跨界的心灵朋友
伯牙与子期的灵*伴侣也许较难寻觅,但是如果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做一样的有意义的事情时,那种灵*间的碰撞感受到相互心流的传递,但前提是这群小伙伴内心纯净透亮。如果没有就保持独善其身,等待。也许书籍能帮助你寻觅到心灵好友。
缺少宗教信仰的升华
宗教自始至终都是宣扬为善之道,只顾善良,不问其他。推荐一本《金刚经》,其中讲到六度,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感受并争取做到这六度,让其灵*净化。
图:FLS米拍用户